「劳工夜校」课程招募:中国语境下的性别与劳工
课程:LS01 中国语境下的性别与劳工
课程简介
为什么在城市打工的农村户籍人口中,已育女性的比例较低?为什么会有“母职惩罚”,市场化改革为什么令已育女性遭受更严重的“惩罚”?当家庭空间作为工作场所,父权制与资本又是如何双重控制家政工的劳动生产?去理解这些现实问题,我们必须在劳动理论的讨论中加入性别视角,亦需要在性别讨论中纳入阶级在内的多重维度,否则将陷入单向度的实践困境。基于此,这门课程期冀与学员一同探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中性别与劳工议题的交织和相互影响。课程从交叉性的框架出发,强调这些相互影响的系统性不平等,如性别、阶级、移民、种族等身份共同影响和建构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的具体生命经验。
这是一门学术学习的课程,但也是一系列关于怎么理解性别与劳工交叉议题的实践讨论。通过讨论,课程希望帮助大家思考:我们如何理解中国女性劳动者这一社会身份背后的结构复杂性,阶级的视角为什么在性别实践中如此重要?我们也将探讨超越“身份政治”的重要性,例如,社会再生产领域的工种如何被性别化和轻视,性别化的劳动体系和刻板印象如何与市场经济、户籍制度交织影响劳动者等等。
本课程共设9节,内容涵盖改革开放前后的性别与劳动关系、打工妹的身份形成与工厂中的性别劳动体制、性别隔离、母职惩罚以及新业态经济中的女性劳动者等话题。因线上模式限制,难以覆盖更多议题,如残障、婚姻、男性、LGBTQ等议题身份与女性劳动者的交叉,将在未来延伸课程中完善。
课程协作者介绍
豆皮:长期关注并实践性别与劳工的交叉议题,持续进行相关探索与写作,曾教授左翼性别议题等本科生课程。
飘飘: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劳动社会学,关注社会行动与工人赋权。感于国内性别运动和劳工实践中交叉视角的双重缺失,希望与学员共同学习和丰富这一视角的讨论。
课程设置和期待
本课程系列将采取“seminar”的模式进行线上教学,即非传统式授课型课程,而是通过学员参与式的讨论对阅读文本进行剖析、研读和批判,其中协作者(即传统意义上的授课老师)会适时在讨论中加以引导和发问。作为一个充满高密度阅读和讨论的课程,我们非常期待参与者能够投入相应的精力并活跃参与课程讨论:
积极提前阅读文本。囿于中文文献限制,我们尽量保证每次课程阅读为一中一英共两篇文本。我们理解大家在阅读英文文献中的困难,会尽量推荐一些实用的翻译工具协助大家使用。
协助带领其中一次课程。我们期待每位学员可以认领至少一次课程讨论的引导,作为学习的一部分,协作者会在课程前和期间提供相应的引导协助(不用太担心!)。
课程作业承诺。学员需承诺在结课时形成一份关于“性别与劳工”的短文本。
报名须知
期待学员:a) 对劳工与性别交叉议题感兴趣、且自我认同或期待成为社会行动者的伙伴;b) 承诺投入时间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和讨论中。
课程形式:采取小班线上教学,理想人数在7-12人以内,因此提交报名表后会有可能进行简短的线上面谈以确定课程与学员的匹配程度。
课程安排:首次课程将于3月中开始(为3/9-15日中的一天,将根据学员时间确定),每周一次课程(中间会根据情形增加阅读/休息周),具体时间将综合成功录取者的时间确定。
课程费用:课程免费。成功报名者需缴纳200人民币押金,若缺席课程不多于两次、且提交最终作业,将全额退还;若缺席过多将失去押金,该押金会由课程组织者自行捐赠给相关劳工公益团体/个人。
报名截止日期:2025年2月15日。有任何问题请洽询邮箱 genderlaborinchina@proton.me